中短期煤电仍是主力电源,电力系统该如何实现零碳化?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783次

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近23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40%。实现碳达峰需要电力零碳先行,能源系统的碳中和也必须建立以零碳电力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所以电力系统要力争20402045年实现零碳化。

以零碳电力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特征在于新能源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型电力系统必须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系统强不确定性与脆弱性问题,所以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成为能源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image.png

零碳电力将成为新赛道领跑者

电力的零碳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目前全球高达41%的碳排放来自于电力行业,我国48%碳排放来自于电力行业。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42.4%。截止到去年,我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已达5.3亿千瓦,同时光伏和风能成本也在快速下降。在新能源装机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立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尤为重要,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源网储荷的灵活性互动,电子化电力系统韧性提升、基于大数据的电力供需两侧的预测与管理、电力分散自治互信交易机制等。面向碳中和,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将从主体能源转变为保障性能源,化石能源发电+CCUS将成为标配,实现大规模化石能源零碳排放利用。具备灵活调节能力的煤电和气电是补偿风、光间歇性的重要手段,平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提供保障性电力和电网灵活性。

在能源转型上,德国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德国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已使常规火电从“基荷电力”转变为“调峰电力”。通过遍布全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储能和微网,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提高电网的供需平衡;供给和需求两侧精准预测与管理是关键, 不仅包括对天气的预测,也包括了对用户用电变化的预测;电力市场化,有效地配置资源,为电力现货市场设计了一种平衡基团的机制。

需求侧未来的转型方向首先要做到脱碳化,做到原料替代、燃料替代、电力替代。其中电力替代就是再电气化,目前我国的电气化水平约是25.5%,未来方向会发展到70%及以上。同时要做到高效化,我国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0%,要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减排。最后是智慧化,把信息流和能源流深度融合使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源、网、荷、储”高度数字化、信息化,通过控制、计量、通讯等手段使实现最大程度新能源就地消纳。

煤电中短期仍是主力电源

随着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正在加速替代化石能源。相关研究显示,预计到2060年,“风光”装机占比将超过85%,发电量占比近70%

 “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引发的电力供应安全稳定问题需要同步深化新型风险研究和防范,因此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分阶段的长期过程,任务艰巨且迫切。”国网能源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健指出,“从电源角度看,火电这种高参数大容量的常规电源要向以新能源为主的海量微小电源转变,需要大量的同步并网,同时还有集中式和分布式控制并举的转变,整个调度运行控制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

今年9月以来,我国多地实施了力度不等的停电、限电措施,反映出从煤到电的能源基本盘出现了较为突出的供需失衡问题,也凸显了近中期煤电在电力保供中的“压舱石”角色。

截至2020年,我国火电装机占比已降至56.58%,其中煤电装机占比降至49%,但火电发电量占比仍接近七成。今年上半年,煤电发电占比又升至73%。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电力生产结构决定了电力消费结构的高碳特征。“如果此时煤炭价格再度异常波动,电价矛盾将无法调和,我国能源结构对煤炭的依赖极易促发煤价异常升高。”

image.png

充分发挥存量煤电机组价值

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如何引导煤电平稳转型?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对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应加快创造条件实施节能改造,对无法改造的机组逐步淘汰关停,并视情况将具备条件的转为应急备用电源。“十四五”期间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千瓦。

 “‘十四五’期间,煤电要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表示,“今年煤电升级改造方案目标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使煤电向调峰和供热服务转变。”

袁家海坦言,在协调保供和减排双重约束下,煤电转型有三方面方向。“一是由高碳电源向低碳电源转变,煤电发展重点从提供电量电力转向灵活性服务、热电联产供热、耦合新能源发电;二是由主体基荷电源向调节型电源转变,近中期煤电主导地位缓慢弱化,煤电以稳定基荷为前提,从电量型电源转变为电力型电源,中长期煤电退出主体电源位置并向调节电源和补充电源转变,重点转向补足短时尖峰资源不足和提供灵活性支撑;三是分区域设计煤电转型,考虑区域电力发展的差异化特征,制定区域化的煤电转型策略。

利用电厂余热减少燃煤使用

除了发电,供热也是煤电的重要应用领域。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燃煤锅炉和燃煤热电联产在当前中国北方地区还普遍存在,造成北方地区的供热碳排放居高不下。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测算,2018年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在21亿吨左右,约占全社会排放总量的1/5,其中北方城镇供暖能耗为2.12亿吨标煤、碳排放量约为5.5亿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授付林指出,当前中国清洁供热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大量实践表明,电厂余热利用有利于大幅节能减碳,同时是确保供热的一个最佳途径。因此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工业余热逐步减少城市中的燃煤使用。”

 “传统燃煤供热的退出应循序渐进,用大型电厂排放的余热逐步替代城市的燃煤锅炉和小热电,在城市形成无碳无煤供热。为加快这一进程,需要进一步明确有关政策机制,以确保其保障实施。”付林说。

付林进一步建议,近期可先将煤电小机组和燃煤锅炉在10年之内逐步关停,未来20年内逐步退出30万千瓦级的电厂机组,在此基础上保留60万千万和100万千瓦的机组作为季节性的调峰,逐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上一篇:光伏城市项目要火:这四个场景模式了解一下!“钱”景无限     下一篇:垃圾场、污水厂、废弃矿场上奏响“光伏变奏曲”,让闲置土地焕发新…     返回上一级
首页/ 关于我们/ 业务范围/ 新闻中心/ 工程案例/ 加入我们/ 联系方式/

南昌办公室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高新大道699号聚仁国际2号楼1203室
联系电话:0791-88108891

抚州办公室地址: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赣东大道1988号总部经济中心TED名人国际B座一单元2601室
联系电话:0794-8261268

技术支持:华企立方

COPYRIGHT 2021 东投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90078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