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闸限电”是一个自带年代感的词汇,近段时间却又重回大众视野。随着高温季的来临,今年全国用电负荷及日均发电量均突破去年夏季最高峰,用电量也创下历史记录。自今年5月份起,已有15个地区先后发布错峰有序用电通知,陆陆续续开始了“拉闸限电”。
本轮限电有别于往年其他限电政策,注定要备受关注。一方面处于工业和居民用电同时上升期;另一方面供给侧受到“碳中和”政策目标限制,大量企业产业即将或正在调整能源结构。
一、限电并不遥远
多重因素引发电力危机
1、制造业蓬勃发展
自去年疫情席卷全球,全世界的经济贸易遭受重创。得益于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控制措施以及全国人民的团结配合,国内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大量国际订单转移到了国内,带动了中国整个制造业产能全速运转。
7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2%,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5%,占全社会用电量66.4%,分地区看,全国15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7%,其中西藏、湖北、广东、浙江、云南、江苏、江西7个省(区)增速超过20%。
当下电力供应与需求的矛盾、发展与排放的矛盾层层叠加,使得工业用电产生大量缺口,这也将倒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有诸多企业开始实施“自救”,积极寻求更多样的发电方案,如智能电网、储能、分布式能源等, 用绿色和高效的能源来解决供需矛盾并保障环境安全。
2、一次能源价格高企
全国普遍电力供不应求的另一面,是国内动力煤价格继续走高的市场环境。目前火力发电依然是我国主要电力来源,这样的能源结构,不仅对电煤等化石能源依赖度高,面对能源价格波动易造成缺电少电,难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也不利于我国碳中和计划的实施。
以中国煤炭市场网5月10日最后一次发布的指数为例,CCTD环渤海动力煤指数报5500K现货参考价报865元/吨,较去年同期475元/吨暴涨约82%。截至5月14日,国内LNG价指数为3749元/吨,较5月初的3290元/吨上涨13.9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1.64%。
如今,“取之不尽”的新能源开始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2021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各省市积极响应,纷纷开展试点方案,一场如火如荼的新能源电站投建热潮开始了。
3、极端天气推波助澜
一系列的极端天气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不只是中国,2021年以来,世界各地接连发生连创纪录的天气现象。可以预见,由于全球气候系统受到破坏、全球气候变暖,这些极端天气将逐渐成为常态,未来用电紧张的问题将持续困扰制造业。
暴雨洪涝、持续高温……今年大家明显感觉到了不同以往的气候变化。南方地区天气炎热,居民空调用电需求大幅上升,导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激增;北方地区突降特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电网波动,多地缺电停电。
电网波动加上各地分时电价政策,储能升级成为企业和电站的标准配置。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储能系统能够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保障企业有序运行。
二、分布式光伏
填补局部电力缺口的最优解
今年“拉闸限电”局部电力供应短缺暴露出来的问题,将会是我国电力系统在国际局势、碳中和路径中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对此,市场反应也很迅速,企业和工厂开始逐步进行能源结构升级,分布式光伏发电或可成为这些问题的最优解。
分布式光伏是零碳能源中唯一从消费侧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手段,企业工厂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形式,可以有效解决光伏电力的消纳问题,并且无需长距离输送电力,就地解决电力缺口问题。在寸土寸金的厂房密集区,BIPV分布式电站不必额外占用土地资源,往往只需利用建筑的屋顶即可发电。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愈发成熟的应用,能够解决高峰期用电紧张导致的限电问题,平衡用电需求,从供给侧解决电力缺口。“光伏+储能”的普及也将进一步优化市场电力结构,改善当前电力困局。
三、以闭环实现循环
联盛全产业链缓解限电困扰
联盛新能源集团是国内最早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商之一,在分布式光伏电站领域有着深厚的实力和大量的实战经验,不论是长远的战略架构,还是模式创新等方面,都具备业内长足的领跑实力。成立以来,联盛已累计开发投建了上千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业务覆盖几十个行业,而项目平均规模不超过 1.8MW ,凸显了联盛在碎片化、个性化项目统筹管理方面的独特能力。
但仅仅是投建分布式光伏电站仍无法有效解决上文提到的诸多问题,加上储能配套系统及长期安全的运维体系,则能更加全面的保障用电需求和电站安全。
储能配套系统能够提升光伏电站电力稳定性,同时能够削峰填谷,让电力合理分配,解决供需矛盾。
智能化电站运维服务,解决电站碎片化运营问题,保障长效电站安全运行。
在众多光伏电站投建企业中,联盛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投建,到配套储能,再到后续运维服务,全产业链构建分布式光伏新生态。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国际局势变动的过程中,中国电力供需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值此风云变幻之际,分布式光伏电站被赋予了不同以往的时代意义。联盛新能源集团深耕行业多年,底蕴深厚,有能力也有义务全力以赴推动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时的用电窘境,更是为了大国崛起和零碳未来。
我们为什么要远距离输电
我国能源的生产地和消费地跨度极大,大约80%的煤炭资源在西北部地区,80%的水利资源在西南部地区,80%的风、光资源也在西北部地区。而我国能源70%以上的消费需求,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增长比较快的华东、华中等地区。
资源在西用户在东,这就需要将西部地区的能源,想办法给东部地区用。传统方式一般靠物流运输,但是最简便的方式其实是你从西部就把各种资源变为电能通过电线传输到东部直接使用。但是东西部超过3000千米的距离成为了电力传输的最大障碍。
超远距离输电的难处
在远距离传输电能的过程中,会产生能量损耗。我们希望尽量减少传输时的能量损耗。在电力的远距离传输中,如果仅仅依靠改变输电线的材质或加大输电线的截面积,来降低传输中的损耗,会使建设成本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将给施工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而特高压输电技术只是通过提升电压、降低电流,来减少传输过程中电能的损耗,从而实现更远距离的传输。
不仅如此,特高压输电技术,除了能把电能输送到更远的地方,还能把输电的能力大幅提升。比如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它就能完成5条原来的500千伏输电线路的输电量,而且线路架设所占用的土地,相对之前的输电线路也大大减少,这对当下的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更具有现实意义。所以,特高压输电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效最经济的一种输电方式。但大幅度提升传输中的电压,却并不那么简单。
随着电压等级的大幅提升,特高压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电压的提高,对传输系统中的绝缘材料和关键设备的耐压性能要求也更高。这些年,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研发过程中,国家电网曾先后组织几十家科研机构和高校、200多家设备制造企业,在国际上“无标准、无经验、无设备”的情况下,依靠自主创新,成功研发出了与特高压相关的21大类、310项关键技术,连续攻克了特高电压、特大电流下的绝缘特性、设备研制、试验技术等世界级难题,尤其是在特高压绝缘套管和特高压换流阀等“卡脖子”的材料和技术上取得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变电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所有关键设备全都实现了国产化。
文章来源: 央视科教,世纪新能源网
上一篇:光伏发电世界性难题,中国放3000只羊轻松搞定?全球盛赞东方智慧 下一篇:硅料价格冲破260元/kg防线!光伏市场或将面临全面停滞! 返回上一级 |
技术支持:华企立方
COPYRIGHT 2021 东投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9007886号-1